大家好!我叫刘成成,2013 年从山西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。掐指一算,投身火电厂集控运行领域,已然十多个春秋。很荣幸能在 “校友之声” 栏目,跟大家讲讲我从校园到职场的蜕变,分享这些年积累的经验与感悟。
犹记初入山大,阳光倾洒在古朴的教学楼,学长学姐们热情地引导新生报到,校园里弥漫着蓬勃的朝气,我内心满是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。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,像磁石一般,深深吸引着我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难度高、知识面广。工程热力学犹如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理解热能本质的大门,那些抽象的概念,在一次次深入钻研中逐渐清晰。传热学仿佛一条无形的丝线,串联起能量传递的复杂网络,让我洞悉热量传递的奥秘。流体力学则赋予我描绘流体运动轨迹的神奇画笔,那些奇妙的流体现象,在课堂上一一得到解释。为攻克一道热力学难题,我和同学们常常在自习室争得面红耳赤。每个人都秉持自己的观点,据理力争,激烈的讨论声在自习室回荡。夜晚,图书馆的灯光如同璀璨的星辰,陪伴着我们查阅资料。直到闭馆的铃声响起,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,脑海中还回味着讨论的细节。这些为知识“痴狂”的日子,不仅让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,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。
学校丰富的实践活动,为我们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广阔舞台。我积极参与实验课程,亲手操作那些精密的仪器设备。有一次热工实验,数据突然出现异常,整个团队瞬间安静下来,大家面面相觑。但我们很快调整状态,迅速分工。有的同学负责复查实验步骤,有的同学仔细校准仪器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问题的细节。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,我们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。那一刻,成功的喜悦驱散了所有的疲惫,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严谨科学的态度,是我们专业学习与工作的基石。
毕业后,我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,踏入了火电厂,从事集控运行工作。然而,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打击。复杂的集控系统、高强度的工作压力,让初出茅庐的我应接不暇。面对闪烁的指示灯和密密麻麻的参数,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。但我深知,困难是成长的阶梯。为尽快熟悉工作流程,我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同事请教。他们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操作步骤,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。我像一块海绵,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,认真记录设备的启停流程,反复琢磨参数调整的技巧。值班时,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,眼睛紧盯屏幕上的每一个数据,丝毫不敢懈怠,确保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。
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,我开始承担更重要的任务。在参与火电厂节能减排项目时,我运用大学所学知识,提出了一套优化运行方案。通过合理调整机组负荷分配,让各机组在最佳工况下运行;改进燃烧方式,提高燃料的利用率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我们遭遇了诸多技术难题。例如,在调整燃烧方式时,燃烧不稳定导致效率不升反降。面对如此困境,我和团队成员查阅大量资料,进行多次模拟实验。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,我们逐一攻克难题。最终,方案取得显著成效,不仅降低了厂用电率,还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,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。
如今,火电厂集控运行领域正朝着智能化、绿色化的方向迅猛发展。先进的自动化技术、大数据分析手段,正逐步应用于生产实践。为紧跟行业发展步伐,我不断学习新知识,参加各类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。通过学习,我掌握了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技能,了解了绿色能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。
在这里,我想给学弟学妹们提几点建议:首先,珍惜大学时光,努力学习专业知识。课堂上,认真听讲,积极参与讨论;课后,多阅读专业书籍,拓宽知识面。同时,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,这将使你们受益终身。其次,积极参加实践活动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。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课程、实习机会,大家要充分利用,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最后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。在学习和工作中,难免会遇到挫折,要相信自己,坚持不懈,就一定能克服困难。
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,也期待与学弟学妹们加强交流,共同为火电厂集控运行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!
作者简介:刘成成,山西大学动本0925班校友,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,2013年毕业,先后就职于山西华光发电有限公司、晋能大土河热电有限公司、山西京能吕临发电有限公司,从事过集控巡检员、集控副机长、机长、值长等岗位,现担任发电运行部副部长从事火电厂运行管理工作。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