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控室的银白灯光漫过安全帽檐,监视器上的参数曲线如脉搏般跃动。当指尖划过操作盘的瞬间,恍惚看见老师站在仿真机房的晨光里,那支红色激光笔在幕布上划出的轨迹,至今仍在我视网膜上残留着温暖的光痕。"参数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设备在诉说它们的脾气。"十年前的我尚不理解,直到如今在机组前日夜值守时,才渐晓老师所言非虚——某个骤升的波峰可能是汽轮机在咳嗽,某个异常的谷底或许是锅炉在打盹。
这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学院的实验台前,还记得为节能减排大赛计算数据的那些深夜,实验室的日光灯总在凌晨两点开始嗡鸣;无碳小车在赛道上倔强爬坡时,我们攥紧的拳头里能拧出汗水;被3D打印机嗡鸣填满的周末,
让工程与理想交汇,熔铸成青春最优美的焓熵曲线。
检修协会的时光是青春最炽热的燃烧室。每周例会时,二十余张年轻面孔围坐在环形会议桌前热烈讨论,仿佛在进行一场持续的燃烧,将知识的热量转化为创新的动能。科技畅想大赛期间,协会干部反复推敲赛事方案时的严谨;讲课周比赛前夜,选手们立于讲台磨课的执着;技能比武大赛当日,会员们展示培训成果的从容,这些场景如同燃烧室内的焰锋,将每个平凡时刻锻造成发光的节点。
当指尖再次触摸集控室温热的操作台,那些实验室里不眠的灯光、赛道上倔强的车辙、会议桌上迸溅的星火,突然在参数曲线间连缀成诗。母校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密钥,更是将人生写成热力诗篇的密码。那些在锅炉般岁月里沸腾的坚持,在汽轮机样征程中校准的执着,都在印证着同一个真理:唯有将理想淬炼成精密的齿轮,让热血化作推动叶轮的蒸汽,方能使每个日夜都成为向着光明做功的热力循环!
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