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西大学的四年,是一段被知识与温情浸润的时光。每当回想起校园里树下的晨读、实验室深夜的灯光以及协会办公室里激烈的讨论,那些片段依然清晰如昨。
担任检修协会会长期间,我带领团队组织策划了各类竞赛十余场。记得为备战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,我们连续数月泡在实验室,反复调试模型、优化方案,最终取得了省级奖项。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统筹协调与团队协作,更在这个过程中磨砺了心性。而最难忘的还是指导老师们毫无保留的支持,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为我们把关,又以“大胆试错”的鼓励,让我们敢于突破框架思考问题。
跟随导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,则为我打开了学术探索的大门。从最初整理文献时的手忙脚乱,到后来独立承担子课题研究,导师总是以“问题导向”的训练方式,引导我建立系统思维。那些在课题组里与同门熬夜攻克技术难题的日子,培养了我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抗压能力,这些品质如今依然在职场中持续赋能。作为一名科研人员,每当面对复杂项目时,母校赋予我的逻辑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韧性,总能支撑我找到破局之道。
如今离开校园已数载,但“中西会通,求真至善,登崇俊良,自强报国”的校训始终铭刻于心。母校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,更是一种终身成长的底气。愿这份积淀,能继续照亮更多学子的前行之路。
微信二维码